现在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教案 > 体音美教案 >  小班音乐教案

小班音乐教案

时间:2025-03-22 阅读: 体音美教案 我要投稿

【热门】小班音乐教案合集六篇

 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常常需要准备教案,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,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案应该怎么写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6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【热门】小班音乐教案合集六篇

小班音乐教案 篇1

  活动目标:

  1 、用自然的声音,有表情的演唱歌曲《小青蛙找家》;

  2 、能在音乐戏剧表演《小青蛙找家》中担当一个角色,边唱边进行表演;

  3 、在律动表演《爷爷、爸爸和我》时,能配合音乐模仿在生活看到的或体验到的爷爷、爸爸和小朋友的走路的姿态及神态,体验x— 、x 、x三种节奏的不同长短。

  4 、在音乐戏剧表演和律动表演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配合,并体验到与他们合作表演的快乐。

  重点:

  1 、在律动表演《爷爷、爸爸和我》时,能配合音乐模仿在生活看到的或体验到的爷爷、爸爸和小朋友的走路的姿态及神态,体验x— 、x 、x三种节奏的不同长短。

  2 、用自然的声音,有表情的演唱歌曲《小青蛙找家》;

  难点: 能在音乐戏剧表演《小青蛙找家》中担当一个角色,边唱边进行表演;

  活动准备:

  1 、教科书、钢琴;

  2 、课件、录音机、磁带、小青蛙头饰

  教学过程:

  一 、导入:

  1 、师生问好。

  二 、听赏《小鸟》 《狮王》:

  1 、导入:

  “今天老师想跟大家讲一个《小青蛙找家》的故事,……”

  2 、歌曲学唱。

  1) 教师示范唱歌曲。

  2) 全曲听唱法进行教学,教师在全曲演唱时,学生可以边听边击拍,例如:第一拍拍手,第二拍拍腿。

  3) 引导学生把握念白部分的节奏,要轻声念白,象唱歌一样念白。

  3 、歌曲的感情处理。

  第一乐句描绘几只小青蛙四处找家的情景,演唱时轻快活泼。

  第二、三乐句采用念白的形式写成,声音要自然、明亮,切忌喊叫。

  第四乐句表现了小青蛙找到家时的快乐心情,演唱时亲切欢快、充满安全、幸福的`感觉。

  3 、音乐戏剧表演。

  1)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,以分组表演为基本组织形式。

  2) 学生自己报要担任的角色。

  4 、全班同学音乐戏剧表演。(展示课件里的背景画面,学生随着音乐进行表演)

  活动结束:

  “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《小青蛙找家》这首歌曲,还尝试了音乐戏剧表演,大家的表演非常的到位,效果很好。”

  小班音乐活动:小青蛙的家

小班音乐教案 篇2

  活动目标

  1.能用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跳跳糖。

  2.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。

  3.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。

  4.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、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。

  活动准备

  1.《会跳舞的的跳跳糖》音乐、课件。

  2.实物跳跳糖若干,杯子、小勺与幼儿人数相等。

  活动过程

  (一)导入

  1.热身。播放《快跳起来》音乐,老师和小朋友随音乐一起进入活动室。

  2.送礼物引出跳跳糖。

  师:小朋友们跳的真棒,老师非常喜欢你们,还为你们准备了礼物,你们想看看嘛?(想)一二三打开礼盒,每人选一个仔细观察。它有颜色吗?(有,红色的、橙色的、绿色的)我们现在闻一闻,(香香的,甜甜的)你能猜到是什么吗?现在我们来尝尝尝吧。咦,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?(化了,有声音,在嘴巴里跳)它们就是跳跳糖,你的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样跳的?幼儿用身体模仿。

  (二)播放《会跳舞的跳跳糖》音乐课件,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跳跳糖跳舞的姿态

  1.播放课件,激发孩子跳的欲望。

  师:跳跳糖真神奇,会在嘴巴里跳,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跳跳糖的歌曲,你想来听一听吗?我们听听歌曲里的跳跳糖是怎样跳的。

  播放后讨论:跳跳糖在大嘴巴里跳的高兴吗?他是怎样跳的,你来表演一下,谁还想试一下,我们一起随着音乐一起跳一下。

  2.设置难题,激发孩子创编的兴趣。

  师:宝贝们,现在跳跳糖遇到问题了,跳跳糖说,他就会一种跳法,想请小朋友想出更多的方法,你能帮助他吗?现在开动你的小脑筋仔细想一想吧。

  幼儿演示

  双脚跳、单脚跳、兔子跳、双手跳、耸耸肩、摇摇头,你们想的办法真多,真聪明,现在用你最棒的`动作来跳一跳。

  播放音乐,幼儿自由跳。跳跳糖又来了。

  变成大跳跳糖。

  小朋友跳得真棒,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,怎样才能变成大跳跳糖呢?(牵手围成大圆圈)

  播放音乐随老师一起跳。

  变成长长的跳跳糖。

  现在我们变成一个长长的跳跳糖。最后一种选择小兔跳,跳到大嘴巴旁边。

  (三)游戏:开心跳跳糖

  带领幼儿来到贴有红色大嘴巴的场地,示范游戏玩法。提醒幼儿用各种跳的动作表现跳跳糖的舞姿。听清音乐中什么时候跳进、跳出。

  师:这里还有一张大嘴巴呢,你想到大嘴巴里跳一下吗?

  教师清唱,示范游戏规则。

  师:嘘,仔细观察,看看老师什么时候跳进去的,什么时候跳出来的。

  教师清唱,和幼儿一起跳。

  播放音乐,幼儿自由跳。

  (四)活动结束

  播放跳跳糖音乐,教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做舒缓动作离开。

  教学反思:

 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,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,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、享受音乐,音乐是情感的艺术,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,才能达到音乐教育“以美感人、以美育人”的目的。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。在实践过程中,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。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,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,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3

  活动准备:

  玩偶两个、录音磁带

  活动过程

  一、 创设宽松的音乐活动氛围。

  1、律动《跟着老师走》

  重点:愿意跟着老师愉快地动起来。

  2、复习歌曲《问好歌》。

  重点: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唱,不叫喊。

  难点: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,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替换"小兔"。

  二、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,学做游戏。

  引子:有两个朋友听到了你们的`问好,也想和你们做游戏,欢迎吗?

  (出示玩偶)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打招呼。

  (音乐起)在音乐伴奏下,让幼儿欣赏玩偶表演。

  1、提问:他们在干什么?它们到底是怎么玩的?请你看仔细。(再次欣赏)

  2、小动物碰来碰去玩得真开心,你猜猜看除了碰鼻子,它们还碰哪里?

  语言要求:说请X X 碰X X以歌词贯穿。

  动作要求:随旋律欢快地、大胆地表现。

  指: 找你身边的朋友来动动看,好吗?

  指导重点:以语言辅助动作,给幼儿以多通道的感受,推动幼儿融于游戏之中。

  3、引导发现好的、新的动作。

  指:(以小动物身份)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真开心,你们有没有好朋友?你想找他做游戏吗?想想看,找朋友的时候,可以用什么好看的动作。

  A、教师哼唱旋律,幼儿示范。

  B、个别幼儿示范,众幼儿学习。

  C、两幼儿示范,引导幼儿做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。

  三、 完整进行音乐游戏:《碰一碰》

  指: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找朋友玩?

  1、你们说这一次碰哪里?

  根据幼儿的回答,众幼儿听音乐愉快地游戏。

  2、幼儿自由结伴,体验游戏的快乐。

  重点:注意引导个别幼儿,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。

  3、幼儿交换朋友,大胆表现。

  指:我们走得远一点,去找更多的朋友玩好吗?

小班音乐教案 篇4

  活动名称:《大拇指》

  活动目标:

  1、学会分辨大拇指和小拇指,并熟悉它们的名称。

  2、初步学习跟唱歌曲,能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。

  活动准备:

  1、《大拇指》音乐 2、自制的大拇指和小拇指手偶。

  活动过程:

  1、出示画有笑脸的大拇指和小拇指,引起幼儿的兴趣。

  师:今天,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。那让我们先请出第一位客人!(出示一个大拇指)

  大拇指:“我叫大拇指,小朋友们好!”幼儿:“大拇指好!”

  师:第二位客人也来了!(出示一个小拇指)小拇指:“我叫小拇指,小朋友们好!”幼儿:“小拇指好!”

  2、采用拇指对话表演的方式熟悉歌词。

  (1)熟悉《大拇指》歌曲歌词。师:大拇指和小拇指今天想让我们帮忙找朋友,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!(师边表演边朗诵歌词。)

  (2)提问:大拇指找到朋友了吗?他的朋友是谁?(另外一个大拇指)它们见了面,是怎样打招呼的?(小拇指的提问同上)

  3、幼儿初步学唱歌曲。

  (1)听录音范唱一遍。师:大拇指和小拇指找到朋友后,可开心了,还唱起了歌呢,我们一起来听听看!

  (2)师范唱一次。师:哇!它们唱的好听吗?范老师也想唱了,你们听听范老师怎么唱的'吧!

  (3)幼儿初步学唱,并能初步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。

  师:你们想学大拇指唱歌吗?那我们一起来学学!

  4、教师幼儿互动。

  师:客人老师也想唱呢!我们也把这首好听的歌交给她们好不好?

  5、活动结束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5

  活动目标:

  (1)学唱歌曲,能用优美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歌曲。

  (2)学看图谱,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,在乐句的最后不漏拍。

  活动重难点:

  重点:学唱歌曲,能用优美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歌曲。

  难点:学看图谱,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,在乐句的最后不漏拍。

  活动准备:

  经验准备:

  1、游戏“点小动物”。

  2、“扭”的动作。

  物质准备:音乐图谱一张,毛毛虫、大树胸饰各10个。

  活动过程:

  (一)点小动物引出歌曲。(3分钟)

  1、伴着歌曲旋律和幼儿做游戏“点小动物”。

  游戏2——3个动物后教师直接用歌曲中的第一句歌词游戏。“毛毛虫呀,扭出来呀,扭扭扭扭扭扭扭”。后让点到的幼儿用不同动作来表现“扭”。

  (二)学唱歌曲(10分钟)

  1、熟悉乐曲第一乐句。

  利用乐曲第一乐句游戏“点小动物”若干遍,可以让幼儿轻声跟唱。

  2、用图谱帮助记忆歌词,熟悉歌曲的三拍子节奏。

  出示第一乐句图谱。用手的节奏和歌曲的演唱帮助幼儿理解三拍子乐句。

  3、情境引出歌曲第二乐句。

  大树爷爷想和毛毛虫做一个游戏,挠痒痒。你们会挠痒痒吗?(幼儿同伴间互相体验挠痒痒的愉悦感受。)

  出示第二乐句图谱,再次用手的动作和歌曲的演唱让幼儿感受三拍子乐句的节奏特点。

  4、完整跟唱歌曲。

  (1)教师范唱,幼儿欣赏。

  (2)幼儿跟着图谱学唱歌曲1——2遍。

  中间根据幼儿学唱情况解决难点:唱满每一乐句最后音的三个节拍。

  (3)幼儿跟着图谱和老师的'口型演唱歌曲1遍。

  (三)游戏“挠痒痒”。(5分钟)

  1、讲解游戏玩法。

  每个小朋友从椅子下面拿出自己的胸饰,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,扮演大树的孩子在场地中找个位置站好,并摆好造型。(要求幼儿尽量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)。扮演毛毛虫的孩子找一棵大树做自己的好朋友。跟着音乐边唱歌边用各种能表现歌曲的动作进行游戏。游戏一遍后互换角色。

  (四)活动的延伸。(2分钟)

  外面的花儿姐姐也想和毛毛虫做挠痒痒的游戏,那我们应该怎么唱这首歌呢?教师带着幼儿边创编歌曲边做动作出活动室,去户外找更多的朋友创编歌曲。

  活动反思:

  挠痒痒是一首欢快、有趣的歌曲,它以毛毛虫和大树的故事为切入口,表现了挠痒痒时那种快乐的情感。幼儿好动,好模仿,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,而乐曲中可爱的毛毛虫,快乐的大树更是幼儿模仿的对象,通过情景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夸张的进行表现,同时,也促进了同伴间的交流,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6

  活动目标:

  1、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,感受一起唱歌的快乐。

  2、萌发幼儿爱小动物、亲近小动物的情感。

  3、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,理解歌曲意境。

  4、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,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。

  活动重难点:

  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

  控制歌声的强弱

  活动准备:

  游戏场景、图片教具

  活动过程:

  一、听听、唱唱小动物的歌声

  1、幼儿入座,用歌曲最后三句的节奏拍手欢迎客人老师。

  2、用歌声请出4个动物

  (1)公鸡“喔——喔——”

  (2)小羊“咩——咩——”

  (3)小狗“汪——汪——”

  (4)小猫“喵——喵——”

  3、小动物再次躲猫猫,幼儿和着钢琴声请动物出场。

  二、唱唱小动物的`歌

  1、教师完整示范演唱歌曲,幼儿欣赏。

  (1)你喜欢哪个动物的歌声?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句练习。

  (2)练习:“大家一起唱歌”提示最后一句要转个弯。

  2、我们来学动物唱歌

  (1)和着琴声一起唱

  (2)区分不同的轻重演唱

  三、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

  1、介绍场景(4个不同动物的家)

  2、游戏规则:教师唱前句“公鸡公鸡”,幼儿接唱“喔—喔—”

  3、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。

  4、更换角色再次游戏。

  教学反思

  1、本次活动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。

  2、本次活动的目标涉及的认知及能力方面完成的很好,课程环节上具有递进性。

  3、课程中教师的语言具有有效性,右耳朵常规非常的好。

  4、本次活动的亮点是:在游戏中让幼儿感知节奏。

  5、出现的问题是:最后环节幼儿选择乐器,教师的引导语还需完善。